「有瑕疵的关系是普遍状态!」心理学家点出30+的恋爱沟通方法:大人要的不是完美,而是互相理解

NETFLIX提供

只要一次进步5%,生活就会产生巨大变化新的行动带来了新的经验,而新的经验打破惯性改变就会一步一步地发生。而这件事用在生活里真的能有很显着的变化,在爱情里也是一样的。不需要一次做到100%,做的尝试变化一定要小之又小,近乎不变。这一点点小小的变化将会产生连锁好转效应,像是滚雪球一样,获得持续下去的动力!用极其微小而不同寻常的行动,就能打破常态的惯性和困局,带你开启新的视角,激发更大的改变。

亲密关系是每个人在孤独时的救赎。在这样的期待下,难免患得患失:「我这样是可以的吗?」一旦启动了某种外部标准,把自己架到被评判的位置,就总能找到不足之处。这时候,亲密关系对人非但不是滋养,甚至会变成进一步的苛责:「也许我缺乏爱的能力?」

今天透过《只要改变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中的信件,来讨论「有瑕疵的关系才是最普遍的状态」。我们来看看它真实的样子。

内文未完请往下卷动「对伴侣过度期待,就容易破坏亲密关系」IMDB_emily in paris

亲密关系是两个人的私密互动。某种意义上,它应该是最容易处理的。每一对伴侣都有自己偏好的相处方式,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配合、不同的需求与契合方式。只要两个人都感到舒服与安全,就是一段好的关系。它没有固定的、需要学习的规则,也无须权威的指导。

怎麽样都可以。但它偏偏又是最复杂的一种关系。这是因为我们寄予了太高的期望。我们希望对方是独一无二的,是懂我的,是让人感到慰藉和被珍视的,且这份关系是富足的、是灵性的、是忠诚的⋯⋯

和伴侣一沟通就吵架?INSTAGRAM@netflixtw

问题:

我和男朋友频繁为一件事吵架。我想要更多的关心呵护,而他却拒绝这样做。只要我一提出要求,哪怕是一个简单的问句,他也会生气。我希望我们能交换意见,对这个问题达成共识。

每次问他生气的原因是什麽,或者更具体的细节,他都会抗拒,并且反问我:为什麽一定要把事情说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呢?

JTBC DRAMA@FB

他不愿沟通。不知道有什麽好怕的,只要我提出,他就变成战斗状态。而且他的自尊心很强,如果我直白点说他不对,他立马就会生气。

这样吵架很伤感情,被刺痛、逃走、又心软回来,这样重复的时间越来越长。但我还不想放弃。

请问该怎麽和他有效沟通,解决这个问题呢?再补充一点,我这几天开始意识到,自己无法强求别人做什麽,包括男朋友。他选择做什麽是他的事。如果我们还是没办法沟通,会继续为了各种事情争吵不休。

instgram_she_and_her_perfect_husband

心理学专家解方:

你好。我先说怎麽做,再解释具体原因。

请你告诉男朋友,以後你不会强求他做任何事,但仍希望得到他的关心,所以,每天早上你要在一张纸上写一个心愿:我希望今天被怎样关心,然後贴在你们都能看到的地方。他愿意满足当然好,你会开心。如果没有满足,你也接受。晚上睡觉前请把纸条取下来,保存好。你们的关系是对等的,他有需求时,也可以像这样写纸条(当然了,直接提出来也可以)。

接下来是解释。

纸条是一种新的沟通方式。

对他来说,用语言沟通代表「不得不回应」的危险。其实,你们一直持续在沟通,只是原来的方式对彼此都传递了一些负面讯息。你们必须使用一种「安全」的沟通,而不是一发声就像点燃火药库。用这张纸条,你可以无声地传达:你允许他不做回应,同时也希望得到关心。这样,沟通的目的就达成了。

另外还有两点附加的讯息:

1. 你想继续这段关系

2. 得不到回应时你会有点失望。只要你持续贴纸条、取纸条,就是在不断地传递这两点讯息。

请尝试一个星期,告诉我效果如何。

NETFLIX提供

回馈:

李老师好,很抱歉,我没办法实行写纸条这个方法。因为这个方法的重要前提,是我和男朋友住在一起,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在同一个城市,一周见面两、三次,之前偶尔会在对方家中过夜,我本以为至少还能试一、两次,结果这礼拜两个人都太忙了。不过,我还是有些小发现跟大家分享。

其一,我尝试过自己先写好纸条,结果忍不住把内容写得很长,变成了一封信─更准确地说是一封控诉信,还边写边哭。我发现把要求变成简单的一句话好难,因为理想中提要求的方法就像是做计画,要具体,不需要男朋友绞尽脑汁来猜测。

这麽做之後,我开始理解他的处境,并且对之前莫名其妙的要求和生气感到有点内疚。IMDB_After We Fell

其二,我们慢慢地可以沟通,没有吵架。或许是因为我们两个人都各自有反思,有退让。

这段时间,有一次我们差点吵起来,还好及时煞车。当时是见面之前,我给自己时间空间先冷静下来,忍着不去指责。见面的时候我已经不生气了,只是他好奇原因,我才跟他讲。他知道之後,只是说他觉得有点无理取闹,并且解释了理由,这件事就这样过去了。

有点神奇的是,写提问的那天晚上像是个转捩点。我们吵架了,之前我总是想要争论,那天因为工作太累,不想听话说话,便把微信卸载了。

从这些事情中抽离出来後,才意识到自己变得像控制狂,歇斯底里地索求关心。

提问之後几天,一直没有动静,又看到其他人提出的问题比我的严重,我想,我遇到的或许是很小的事情。可能是这种态度,也可能是别的什麽东西改变了局面。

谢谢李老师的解答,我感觉到自己的小诉求,也有被温柔而郑重地对待。

觉得以上内容很实用,不如往下滑把书带回家。

《只要改变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博客来

资深心理学家、网路人气心理学作者李松蔚出版新书《只要改变5%,生活就有全新的可能:用极其微小的行动,打破惯性和困局》。给想太多却无法采取行动的人、以及每天都在自我怀疑的人一个「改变工具箱」。

把书带回家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