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

生活开箱

2023红包行情公开!婚礼红包该包多少?人不到怎麽包?搞懂「红包禁忌、喝喜酒行情、红包写法」

Getty Images

2023结婚红包行情该包多少才不失礼?疫情结束後,大家开始恢复举办被疫情偷走的「婚礼」,喝喜酒的场合塞爆每个假日!不过最令人头痛的,红包到底该包多少?礼到人不到怎样才不失礼?本篇告诉你2023最新红包行情和婚礼红包禁忌,并告诉你红包上该写什麽结婚贺词!不过,红包是亲朋好友对新人献上最诚挚的祝福,依照个人薪资、与新人交情、环境物价浮动状况略有不同,下面详细说明。

准新娘必收5大「仙女系婚纱品牌」!

内文未完请往下卷动婚礼红包行情公开:

结婚红包除了看自己与新人的交情、出席人数,还可以依据婚宴场地等级来决定金额,尤其是五星级饭店和流水席,价格落差会很大。以下是4个面向思考该包多少:

【红包行情:婚礼场地】Kanok SulaimanGetty Images

不同地区的婚宴场地价格可能差异很大。一般而言,大城市的婚礼场地费用通常较高,而小城市或郊区的婚宴场地费用则相对较低。

红包行情:五星级饭店 NT.1600-NT.6600

五星级饭店婚礼红包行情: 由左至右分为礼到、人到、携伴的价码

闺密、好兄弟:3000↑、3600↑、6600↑

亲戚/上司:2600↑、3200↑、3600~6600↑

普通朋友/同事:2000↑、2800↑、3600~6600↑

点头之交:1600↑、2600↑、3000↑

常见五星级饭店红包行情:台北文华东方酒店

✔️君品酒店(Mandarin Oriental, Taipei)
君品酒店婚宴方案约每桌NT.20,800-NT.35,800加一成,每桌12人,每人约落在NT.1,900~NT.3,300的成本。

✔️大仓久和大饭店(The Okura Prestige Taipei)
大仓久和大饭店婚宴方案约每桌NT.18,800-NT.38,800加一成,每桌12人,每人约落在NT.1,800~NT.3,600的成本。

✔️君悦酒店(Grand Hyatt Taipei)
君悦酒店婚宴方案约每桌NT.25800-NT.33800加一成,每桌12人,每人约落在NT.2,400~NT.3,200的成本。

✔️台北文华东方酒店(The Regent …

Read More
生活开箱

Paul Smith快闪咖啡店!联名台北VERSE baR,千层蛋糕、拿铁上都有Paul Smith渲染经典彩条

paul smith

2022进驻台北表演艺术中心的VERSE baR便在网路上引起超高讨论度,空间设计灵感源於欧美书报摊,以媒体编辑的角度出发,别具时尚的风格设计,同年就获国际知名得红点设计奖,这次与Paul Smith联手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咖啡跨界合作,加入Paul Smith经典的彩色线条,从店面到餐点,从里到外,贯穿Paul Smith的时尚生活哲学,打造全新的咖啡据点!

内文未完请往下卷动Paul Smith与台北VERSE baR联名Paul Smith

「VERSE baR」是VERSE杂志与青鸟书店共同打造的多元复合式文化空间,在绝美的台北表演艺术中心提供一处让人能在此交流的场所,不只体现VERSE关心的事物,时不时会以策展概念呈现出杂志中诉说的故事,此次更将VERSE baR注入新的灵魂,与Paul Smith联手推出为期一个月的咖啡跨界合作,空间设计师吴透以「映照一个时代的光谱」为核心概念,加入Paul Smith经典的彩色线条,打造自由随性中又充满活力的全新咖啡据点!

融入Paul Smith经典彩色线条paul smith

时尚迷绝对不会忘记2022年Paul Smith洛杉矶旗舰店那块彩条粉红墙。

Paul Smith

Paul Smith更在空中升起巨大彩条热气球,这次与VERSE baR的联名也加入品牌风靡全球超过半世纪且别具代表性的「彩色线条元素」,让暗色调的装潢,仍充满缤纷活力气息,巧妙融入彩条雨棚、LOGO霓虹灯、热气球包柱等品牌经典元素,各细节都藏着缤纷彩条,等你们来挖掘!

Paul Smith X VERSE baR联名餐点组合:缤纷千层蛋糕Paul Smith

由五彩绚烂层层堆叠起的千层蛋糕,梦幻质感的外表让人超心动!VERSE baR特别将餐点与Paul Smith的彩条元素交融,研发出的联名餐点,只要在这为期一个月期间到店选购,Smith X VERSE baR联名餐点组合,就可以获得Paul Smith彩条报刊乙份,限量300份,送完为止。

Paul …

Read More
搭梯子上外网教程

[访] 聂永真 Arouse Your Senses

当你来到唱片店,放眼望去,架上周杰伦、五月天、蔡依林、王力宏、SHE、陶喆、黄立行、林宥嘉……琳琅满目的唱片,充斥精彩视觉感的封面是否让你心动地想拥有?你可知这些来自台湾,或主流或小众的歌手,或流行或摇滚的乐队的唱片平面设计70%都是由同一个人设计的?难以想像有这麽一个人霸占掉如此大份额的华人流行音乐重要市场。而这位非常出色的大忙人,忙着应付焦急催稿的客户的同时,还想着挤出时间摸摸摄影,学学法文。

他叫聂永真,台湾设计界最受瞩目的设计师之一。原先喜好画画的他学的是工业设计,因为不满专业方向和系里现状而决定重考,终以榜首之姿考上商业设计系。大二时参加诚品商场文案创意比赛获奖,以「特约文案」出道。八年前接了第一份被正式邀约的唱片封套设计案:然後一发不可收拾,唱片案子越来越多,其中包括周杰伦从《叶惠美》开始的多张专辑封套设计。

这只1977年出生的「狮子」还涉足书籍装帧、戏剧/电影海报、文案多个领域的工作,而且均做得有声有色。给北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设计的《京极夏彦系列作品:姑获鸟之夏、魍魉之匣、狂骨之梦》简体中译本装帧,获选去年的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最佳作品,那些封面上层次繁复细腻的画作,渗出图形之美的毛笔书法字以及用纸工艺突出的纹理手感令读者爱不释手。

2009年,聂永真出版了个人作品集《Re_没有代表作》,收录自己七年设计生涯的近一百件重要设计作品。数种尺寸/纸质结合大玩图书形式,正是他一贯喜好把玩材料质地的手法。2010年该书的简体版在中国内地出版。


品嚐城市

在台中的成长生活里,当地传统环境有否影响了你的创作?似乎台湾发达城市的审美观念深受日本文化的影响,到了台北後,这座开放的城市又是否赋予了你什麽不一样的灵感呢?

还在台中的时候,尚未接触创作或设计,高中毕业後便北上至台北读大学、学设计,自己其实很难理出台中是否对我後来的设计之路有某种程度的影响。但台中一直都有一些很棒的地方或事件是相当具有艺术水平的,台中有很多茶馆、主题餐厅、书店、艺文展演的场地等……空间的装置跟人文诉求的概念都发挥地很好很成熟,让人喜欢。

台湾主要城市的文化与娱乐传播的确似乎与日本有着连动的关系,台北与东京之间的交通方便快速,所以两地信息通常会互通更新得比其它城市更快,致「类日本」的潮流、设计与审美品味在早期一度蔚为主流传播与认同的某种特定符码。近几年则比较平衡一点,国际间各城市的刊物或信息皆同时很平均或混和地在地发声。

台北地狭人稠,气候不定、夏季多与冬天阴冷,这样的气氛反而让自己感觉到格外诗意。另一方面,因为台北是台湾的主要城市,人才济济,在这座城市里常常可以认识一些来自国内外或各地天分很棒的朋友以及接触到特别的作品,在台北二分之一以上都是中南部外地人,这个城市的文化流动与美感观点因为「人」与「背景经验」的关系而变得更具选择性,这样密集能量的刺激总能让自己开拓眼界。

你和内地的出版社有过合作并因此获得大陆这边的奖项,那你有否来过大陆?

国、高中时候有跟爸妈返乡探亲过两三次(爸爸是广东人、妈妈是台湾人),几年前跟家人去桂林玩了一趟,但目前为止一直都还没有机会到过上海或北京。

对内地的城市面貌大半来自中外刊物及电视节目,我觉得内地最珍贵的地方是无论各城市皆保有当地具特色的文化特徵,新规划区与旧房舍的同时并存非常地迷人,再现代化的都市都必须要兼顾老房子的保存、维护或空间的再利用,我喜欢目前这样的面貌。

对内地视觉、艺术跟设计的认识一样来自中外刊物以网络上的媒体传播(如flickr网站等),中国在前卫艺术面貌与美术创作人才上开始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气质跟氛围,带着一种「冷静」与「内爆」的美感与诗意(当然也有普通无趣设计的存在啦),Prada在2010年超现实形象黑白短片里,以中国城市/中国人的面貌做主梗,我认为它也同时演绎出了当今中国一道正存在着的、令人注目的神秘美丽表情。

 

制造诗意

你为「抽象」的文学、音乐作品设计的书籍、唱片封套大部分都很喜欢用「具象」的摄影照片(比如人物、对象),是出於商业考虑,还是你个人喜欢摄影,认为这些图像很有诗意呢?

我不太会因为商业考虑而做出连带影响的选择。其实为「设计物」磨合出感觉对的影像需要更多的感受与功力,即便是具象的摄影照片,若它带有抽象的文学指射意涵,同时兼顾阅/听人(消费者)第一眼看到这个设计物的感觉层面,它便是一个高招的「美学的技术」。

图像的原稿或本身不会生来就带有诗意,通常要经过在美感上刻意地安排或正确的安置,才会产生特有的感觉跟诗意,我擅长用「自溺」跟「感觉」将图文/设计作品赋予诗意,但通常在经过我这一关之前,图像只是图像,照片只是照片,文字就也只是文字而已。

 

你会挑案子来接吗?刚接触一份案子的时候,你是如何去展开设计的?

会,我会看感觉以及自己调性的合适度挑案子。就唱片来说,会看自己对该案的艺人/音乐/企划方向有没有感觉跟成熟的想法;就书的设计来说,会先考虑书的内容是否让自己喜欢,出版社是否能给足够的美感发挥空间不致干涉太多等。音乐的部份会跟企画、摄影共同讨论方向,或花时翻阅自己历年收集的素材数据库(杂志、书刊、拍照、网络)去幻想、去转换成新的可能性;书的部份我会由出版社编辑提报给书店用的新书讯息/简介中,找寻关系主视觉的关键词——无论抽/具象,再去取得、制造合宜的视觉元素,然後花时间跟感觉去试。

 

设计书籍的难处是?

设计书籍对我而言较大的难处是面临装帧成本考虑时的让步,另一个有时会出现的难处是有些出版社编辑或上层会以自己的主观美感判断或市场考虑,试图要设计师修改成他们想像的轮廓,但不是每个出版社编辑或上层都能有一个好感觉去做这件事,大半时候让步给优秀资深的设计师做负责且精准的判断是必要的。

 

怎麽看待那些纯色书皮上没有任何图像花纹,只有一行标题的设计呢?

这种设计对大部分的视觉设计师来说是安全好看的。我也希望我书架上所有的书都没有图像,只单纯安静地打上书名,对设计师来说或许这样就够了,但对市场或普罗大众则不一定。这类设计必须要精准测量你的目标是谁、你想卖给谁。

另一方面,这类的书也已经太多了不是吗?当然我相信无论设计一本简单只上标题的书、或一本封面以图像为主的书都需要一定的功力,要思考的是,当过多设计师太常做一样的事,渐渐地它对於设计圈或出版市场来说,便再也不是一个多了不起的挑战。

 

在你看来,什麽是商业化什麽是艺术化?有一个衡量的界线吗?是不是只要大众接受了,再艺术化的设计也是商业的,安迪?沃霍尔也说过“商业艺术乃是’艺术’的下一个阶段”这种话。

我觉得商业化的设计较带有「媚俗」与「市场取向」的特质,讯息的强制露出、清楚与叫卖式的传达、雅俗共赏的安全图像都是偏向商业化设计的特质;艺术化的作品则建立在一个无须顾及普罗大众讯息接收是否达到平均的概念,它可以是一种小聪明、小圈子内的特定语言,它是一种作者与风格取向,它要的是认同而不是消费。

但商业化跟艺术化并不是二元对立的,我相信介於两者间的灰色地带各种敏感倾向的庞大,它因应不同的社群需求跟而存在。

安迪渥荷的确是一个很棒的预言家,「商业艺术」并不绝对等於「商业化」,我相信他的意思是:我们存在於这个充满符号消费的资本主义世界中,艺术与创作的题材从当代生活中取样,必定是不可挡的趋势之一。

 

 

预见未来

你有这麽丰厚的音乐/书籍设计经历,是否可以凭着相关工作量的大小来侧面地评价出华语乐坛当前的状态是否稳步发展或者处於低迷状态?听众/乐迷的审美、口味是否反过来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走向和唱片公司对你的要求?

我是七年前才加入唱片设计的行列,没有经过最大鸣大放的那个蓬勃年代。其实手上跟同业唱片的设计量一直都是稳定的,不稳定的是它的卖量。不过台湾华语唱片因中国内地市场的开拓,它还是有点生机的。另一方面,音乐/唱片在近年来逐渐成回歌手经纪事业发展的形象跳板,音乐与唱片是制造「质感」、「认同」与「歌手定位」,而经纪发展则是第二阶段的要抢的「饼」。

听众/乐迷的审美品味是否影响到唱片公司的决策这件事,其实因唱片公司而异。有些唱片公司以保守与市场需求为上,有些唱片公司则抱以理想与创新试图成为音乐圈内领先的标的。其实这两种都有遇到,至少不是只存在第一种,还不会太惨。

 …

Read More